2006年9月5日,世界著名的“鳄鱼猎人”史蒂夫·欧文死于一场令人震惊的与黄貂鱼的事故,他因寻找和处理一些最危险的动物而闻名。六周后,一条黄貂鱼跳进佛罗里达州的一艘渔船,刺伤了81岁的詹姆斯·伯塔基斯的胸部。
大多数专家认为黄貂鱼是一种温顺的生物,只有在自卫时才会攻击。大多数与黄貂鱼有关的伤害发生在脚踝和小腿上,当有人不小心踩到埋在沙子里的黄貂鱼时,受到惊吓的鱼会抬起危险的尾巴。官方称这起佛罗里达事件完全是反常事件。在调查史蒂夫·欧文事故的早期阶段,一些专家假设,欧文(在鱼上方)和他的摄影师(在鱼前方)的组合位置可能会让黄貂鱼感到被困住,并引发防御性攻击;另一些人指出,完全无缘无故的黄貂鱼袭击并非闻所未闻。
广告
与黄貂鱼相关的死亡(在人类中)极其罕见,部分原因是黄貂鱼的毒液虽然非常痛苦,但通常不会致命,除非最初的攻击是在胸部或腹部。在欧文的案例中,倒钩实际上刺穿了他的心脏。詹姆斯·伯塔基斯也被刺伤了胸部,可能是心脏,但他没有试图取出,这可能是他在袭击中幸存下来的部分原因。
据新闻机构报道,欧文遭遇的是一条澳大利亚鳐鱼,估计重约220磅(100公斤)。欧文当时正在澳大利亚海岸外6英尺(2米)深的水中浮潜,拍摄一部名为《海洋最致命》的新纪录片。欧文和一种较大的鳐鱼一起游泳——澳大利亚牛鳐可达4英尺(1.2米)宽,8英尺(2.4米)长——但所有黄貂鱼无论大小都使用相同的攻击机制。这种机制叫做a刺痛,长可达8英寸(20厘米),位于尾巴基部附近。刺内有尖刺脊柱有锯齿状边缘,或者倒刺,面对鱼的身体。有一个毒液腺在脊柱的基部和膜状鞘这涵盖了整个蜇人机制。
当黄貂鱼攻击时,它需要面对它的受害者,因为它所做的只是把它的长尾巴向上翻转,这样它就可以攻击任何在它面前的东西。鳐鱼不能直接控制蜇刺装置,只能控制尾巴。在大多数情况下,当螫刺进入人体时,压力会导致保护鞘撕裂。当鞘撕裂时,锋利的锯齿状脊柱边缘会陷进去,毒液会流入伤口。
黄貂鱼的毒液不一定是致命的,但它很疼。它由酶组成5-nucleotidase而且磷酸二酯酶神经递质5 -羟色胺.血清素导致平滑肌肉严重收缩,正是这种成分使毒液如此痛苦。酶导致组织和细胞死亡。如果毒液进入脚踝等部位,通常是可以治疗的。热量分解了黄貂鱼的毒液,限制了它所能造成的伤害。如果治疗不及时,截肢可能是必要的。但如果毒液进入腹部或胸腔,造成的组织死亡可能是致命的,因为附近有主要器官。如果尖刺进入心就像史蒂夫·欧文事故中报道的那样,结果通常是致命的。
虽然黄貂鱼的毒液可以造成严重的伤害,但蜇刺机制中最具破坏性的部分实际上是脊柱上的倒钩。刺的尖端非常平稳地刺进人体内,但它的出口大致相当于在那些“严重损伤轮胎”的刀片上倒车。记住,倒钩的尖端正对着黄貂鱼。即使完全没有毒液参与,从人的胸部或腹部拔出刺钉也足以导致组织大量撕裂而死亡。
广告
最初发表于2008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