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7日,在巴黎郊外凡尔赛宫的一个房间里,德国外交部长乌尔里希·冯·布罗克多夫-兰佐率领一个外交代表团来到这里。在欧洲签订了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后,他们来到这里与主要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美国的代表进行谈判。Brockdorff-Rantzau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为他的代表团找到座位,他们穿着僵硬的礼服外套和翼领,被逼得像许多不守规矩的学生一样站着。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遭受的众多屈辱中的第一次。
协约国认为他们赢得了战争,而德国是战争爆发的始作俑者。德国人认为停战是真正的休战,而不是投降,这一观点被忽视了。
广告
这种屈辱的起源是五年前的危机,那场危机导致了著名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胜利的盟军指责德国和奥匈帝国引发了那场战争,但原因要复杂得多。1914年以前,欧洲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出现了一批强大的、工业化的、全副武装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帝国的利益要捍卫。民族竞争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
早些时候,在19世纪,这些国家曾合作维持和平,因为在政治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国王和贵族对避免冲突有着强烈的兴趣。但到了20世纪之交,旧政权在退却,现代政治运动——其中许多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观点——开始出现。快速工业化产生的新工人阶级带来了另一种威胁,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会被争取到爱国事业中去。在整个东欧和南欧,在普鲁士、奥地利或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下,存在着各种民族的混合,群众政治导致了民族自决的鼓动。这个问题在首都设在维也纳的哈布斯堡帝国(Habsburg Empire)时期最为严重。它的统治者对这片由十几个民族组成的领土保持着不稳定的控制,其中许多民族渴望自治。
1914- 1918年战争的直接源头正是在哈布斯堡帝国的国家版图中找到的,这并非偶然。帝国充满了冲突——敌对民族之间,不同阶级之间,以及新民主党派与统治体制的君主专制之间。最严重的危机是与南部斯拉夫人口的君主制。在塞尔维亚独立国家的支持下,帝国的斯拉夫民族主义者寻找一个南部的斯拉夫国家(南斯拉夫)。在维也纳,人们担心塞尔维亚人会挑起旧秩序的解体。
1914年6月28日,哈布斯堡皇位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和他的妻子索菲(Sophie)在对萨拉热窝(最近被吞并的波斯尼亚省的首府)进行正式访问时,被一位名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的年轻波斯尼亚恐怖分子暗杀。奥地利当局要求采取行动。他们指责塞尔维亚鼓励普林西普所属的黑手组织,并要求塞尔维亚接受奥地利干涉他们对谋杀案的内部调查。塞尔维亚人接受了奥地利最后通牒的部分内容,但对其他部分表示拒绝。这是奥地利宣战的导火索。
1914年,其他欧洲大国都没有料到或计划发动战争,但他们每个人都心存恐惧。在1914年之前的10年里,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危机。每个大国对其他大国的恐惧助长了军备竞赛,产生了大量的陆军和海军,除了计划如何智胜敌方之外,他们什么也做不了。军备并没有像当时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引发战争,但它们加剧了不稳定和对抗感,并削弱了国家在危机来临时约束军队的能力。
这就是1914年发生的事情。奥地利准备在没有其他大国干预的情况下与塞尔维亚开战,但它需要盟友德国的支持,并消除来自俄罗斯的任何威胁。奥地利得到了柏林方面的全力支持,但俄罗斯担心奥地利会利用这场危机统治斯拉夫半岛,遏制俄罗斯帝国在该地区的野心,于是支持塞尔维亚,并开始动员。
这一决定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柏林,人们认为俄罗斯的动员是法国和英国鼓励的结果。德国军队说服德国皇帝让他们实施所谓的施里芬计划,先攻击法国,然后转向并击败俄国。当奥地利最终入侵塞尔维亚时,德国准备进攻法国。当德国入侵比利时时,英国站在法国一边,这违反了尊重比利时中立的协议。到1914年8月4日,欧洲所有主要大国都处于战争状态。
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参战的大国中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战争的形式。普遍的看法是,冲突可能会通过几场固定的大型战斗得到解决,并“在圣诞节前结束”。这场战争的发展已经完全不同了。西线出现了僵局,而东线则出现了大量的来回移动。战斗主要由火炮和新开发的机枪.战争停滞不前,演变成一场可怕的消耗战,双方都遭受了1914年以前无法想象的巨大损失。
这场冲突被描绘成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生死斗争。土耳其帝国于1914年加入战争,站在德国和奥地利一边。意大利于1915年加入,与西方盟国站在一起。1917年,当冲突爆发时,美国完全远离战争,转而对德国无限制使用核武器作出回应潜艇反对美国航运。三年内,奥地利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变成了全球性的战争。
为了赢得战争,主要战斗人员发现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任务。各州有必要控制它们的经济,控制农业,指导贸易,征召劳动力(并吸引一支军队)女工人)。生产越来越多地转向军备。这种新形式的民族冲突的膨胀要求后来被称为“全面战争”,这个词是德国将军埃里希·冯·鲁登道夫(Erich von Ludendorff)在1919年创造的,用来描述动员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道德能量。最终,协约国的经济资源超过了德国及其盟国。坦克和飞机开始改变战争的性质,而协约国在这两方面都有所增加。德国的盟友已经被打败,自己的军队也被打败,德国寻求停战,并于1918年11月11日签署了停战协议。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是如何被重塑18新利最新登入的。
了解更多关于二战的重大事件,请查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