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一群驻扎在中国北部满洲的日本士兵伪装成中国土匪,炸毁了日本控制的南满洲铁路的几英尺。关东军(日本在中国的野战军)以这一精心策划的事件为借口发动进攻,目的是占领全省,将其丰富的资源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这是十年暴力升级的开始,最终导致德国进攻波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日本占领满洲的几个月内,20世纪20年代脆弱的国际秩序就已支离破碎。国际联盟几乎没有保护中国免受日本侵略,1933年2月,日本完全退出了国际联盟。日本政治家和军事领导人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感到沮丧,他们认为这种秩序让他们处于二流地位。全球经济衰退严重打击了日本,其商品被排除在一些市场之外。世界秩序似乎注定有利于大帝国主义大国,而不是所谓的“没有”大国——那些原材料供应不足、殖民帝国规模不大、人口和领土据称不平衡的国家。
广告
日本只是第一个藐视现有秩序的大国。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Benito墨索里尼)想要一场由他所谓的“无产阶级国家”对抗“财权国家”的国际革命,即英国、法国和美国。从1932年开始,他计划征服独立的非洲国家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入侵该国,并于次年5月征服该国。这一次,阿盟实施了半心半意的经济制裁。1937年12月,意大利也退出了国联。
对于国际秩序的长期稳定而言,最危险的事态发展是阿道夫·希特勒在纳粹德国掌权及其狂热的民族主义者运动。国家社会党拒绝凡尔赛协议,否定国际经济(他们将其与犹太人的金融力量联系在一起),并呼吁纳粹德国重新武装以征服全球。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在接下来的六年里,他是公开否定和平解决方案和扩大德国在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幕后推手。
阿道夫·希特勒确信纳粹德国是一个“没有”的大国。他采纳了流行的观点生存空间(生活空间)作为德国领土扩张和夺取新经济资源的理由。他还相信纳粹德国代表着一种优越的文化,注定要统治较小的种族。他将纳粹德国目前的软弱归咎于国际犹太人的恶劣影响,他认为这些犹太人扼杀了德国的经济增长,削弱了德国人民的力量,并破坏了德国的文化遗产。这种强烈的偏见和不满交织在一起,成为德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1935年初,阿道夫·希特勒公开宣布秘密重整军备,这一计划从20世纪20年代末就开始了。1936年3月,他无视《洛迦诺条约》,命令德国军队重新军事化莱茵兰地区。1937年11月5日,他向他的军事指挥官宣布,他打算将奥地利与纳粹德国联合起来,并摧毁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于1919年),作为更广泛战争的准备。1938年3月12日,德军在一片狂热的气氛中进入维也纳。世界其他国家什么也没做,就像他们在满洲和阿比西尼亚上空什么也没做一样。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三个修正主义大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与20世纪20年代主导世界秩序的主要民主国家之间出现了一道鸿沟。1936年11月,纳粹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条约》,旨在开展国际反共产主义斗争;一年后,贝尼托·墨索里尼也签署了该条约。
这三个国家想要提醒西方列强,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法西斯集团,不仅越来越反对共产主义,而且越来越反对西方的自由民主。这种划分随着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的爆发而变得明确。纳粹德国和意大利都派出军队帮助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领导下的民族主义叛军。英国和法国领导了一场不干涉主义运动,削弱了合法共和政府的事业,暴露了西方的弱点和不确定性。
作为一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设计者,英国、法国和美国很难找到遏制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的方法。这三个国家都不愿在最后一场战争结束后不久冒着爆发大战的风险,但他们都不愿让世界秩序陷入混乱。积极的外交政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英法帝国受到印度、印度支那、中东和非洲反殖民民族主义的威胁。
在巴勒斯坦,英国被迫部署了大量军队,以维持占人口多数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犹太人曾被承诺拥有一个犹太人的家园。在被称为英国帝国皇冠上的宝石的印度,受非暴力抵抗的使徒莫汉达斯·甘地(Mohandas Gandhi)的鼓舞,流行的民族主义迫使英国政府通过1935年的《印度法案》(India Act of 1935),允许有限的自治。美国已经放弃了它参与起草的和解协议。
即使英国和法国领导人采取了更积极的路线,强大的国内游说集团也在推动和平主义。1936年,法国以“人民阵线”为口号选出了中间偏左的政府,100万法国人在巴黎游行,要求和平。1934年,英国公民成立了“和平誓言联盟”(Peace Pledge Union),在接下来的五年里,该联盟发展成为一个反对战争的群众运动。直到1939年纳粹德国似乎成为一个非常真实的威胁,公众舆论才更加明显地倾向于对抗法西斯主义用暴力手段。
第二个主要问题是两位潜在候选人的态度经济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军事巨人美国和苏联。仅仅十年之后,这两个国家就成为了世界超级大国。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他们发挥的作用更加有限,他们的军事力量更多的是潜在的而不是实际的。在美国,1929年后大萧条的影响助长了孤立主义情绪。当民主党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932年当选总统时,他承诺为美国的贫困人口实行“新政”。他的首要任务是首先治愈美国,避免任何损害这一首要任务的国际政策。
国会在1935年通过了临时中立法,然后在1937年通过了旨在阻止美国捐赠的永久性立法钱经济援助或向任何战斗国家提供武器。尽管美国政治家们仍然对日本在太平洋的野心感到焦虑,并本能地同情中国的抵抗,但美国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阻止日本的侵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总统个人对纳粹德国和法西斯主义怀有敌意,但他感到国内经济危机太过束缚,不敢冒险说服美国人民,让他们相信参与欧洲事务对美国的安全是必要的。
苏联是一个未知的、具有潜在危险的大国。尽管共产主义的威胁在20世纪30年代才刚刚酝酿,但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共产党人致力于长期颠覆西方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和重整军备的计划,这使俄罗斯在1939年成为第三大工业经济体,并在理论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然而,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Joseph Stalin)专注于建立新的苏联体系,并击败国内剩余的革命“敌人”,而不是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更有力的行动。苏联人不想打仗,希望把战争的风险降到最低。
1934年9月,苏联加入国际联盟。18新利最新登入然而,共产党人和法西斯一样不信任民主领导人,认为两者都是资本主义政治的变体。整个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法国都对任何对苏联的承诺保持警惕。尽管法国和苏联在1935年5月签署了互助条约,但它从未成为军事同盟。
所有这些压力的结果是一种混乱的英法反应——不作为、温和抗议和让步的混合体,通常被描述为“绥靖政策”。为了把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限制在现有的权力结构内,他们做出了各种努力。1935年,英国和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该协定使德国海军重整军备合法化,尽管该协定在签署那年被纳粹德国撕毁。英国和法国都不敢在干预西班牙的问题上与法西斯国家对抗。日本在远东被孤立,只向中国提供了极少的援助。尽管如此,英国和法国都意识到战争的可能性很大,对战争的恐惧是20世纪30年代这两个国家流行政治文化的核心元素。从1936年开始,两国都开始重整军备。
西方国家犹豫不决的迹象鼓励修正主义国家继续前进。1937年,日本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战争,并于1938年占领了中国东部沿海的大部分地区。在欧洲,阿道夫·希特勒在1938年5月命令他的将军们计划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秋季战争,借口是把苏台德地区的德语民族从捷克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但当德国的压力在夏季达到顶峰时,英国和法国进行了干预。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飞往纳粹德国会见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并促成一项协议。其结果就是1938年9月30日签订的《慕尼黑协定》。苏台德地区被割让给了纳粹德国,但战争得以避免。此外,阿道夫·希特勒被迫放弃了破坏捷克独立的目标。
1938年,阿道夫·希特勒对自己没有与捷克开战感到不满,他将英国和法国列入了自己的潜在敌人名单。但他首先转向东方,在1939年3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地区,然后坚持要求立陶宛和波兰割让梅梅尔和但泽,加入德国的轨道。只有波兰拒绝服从柏林,所以阿道夫·希特勒决定进攻波兰,要么自己进攻,要么与法国和英国联合进攻,如果这些国家干涉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他对来自莫斯科的试探做出了回应,他早些时候拒绝了这些试探。在与苏联的秘密协议中,他同意瓜分东欧,假设他在击败西方列强后将征服整个东欧。
在1938年至1939年的冬天,英国和法国决定,如果德国人攻击任何一个自卫的国家,他们将加入防御。为了威慑纳粹德国,他们公开承诺保卫罗马尼亚、波兰和希腊,但纳粹德国还是坚持了。
8月31日,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西方国家态度坚决,阿道夫·希特勒还是下令第二天开始行动。他的安全主管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重复了1931年日本士兵在满洲的所作所为,制造了一次虚假的挑衅行为。为了报复,1939年9月1日上午,德国军队在广泛的战线上进入波兰。
请参阅下一节关于1931-1933年期间发生的重要二战事件的详细时间表。
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更多信息,18luck手机登录请参见: